临海马氏庄园|明清至民国浙东望族民居群,传统建筑的“影视活字典”
临海马氏庄园位于临海市大田街道下沙屠村西南村口,是浙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至民国时期望族民居群——由马氏家族历经300余年营建而成,涵盖家族祠堂、三进连环庭院、厢房群、民国洋楼及百米古弄堂。建筑融合浙东传统民居与徽派风格:粉墙黛瓦的马头墙、雕梁画栋的木构架、砖雕精美的照壁、刻着“进士第”的匾额……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马氏家族的兴衰史(明清科举入仕、民国经商兴业)。作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,它没有过度商业化改造,保留了“深宅大院”的原生气息,是影视剧中“真实家族生活”的最佳载体——无论是古装宅斗的“庭院心机”、民国家族的“兴衰沉浮”,还是历史剧的“望族日常”,都能在这里找到最贴合的场景。
马氏庄园的价值,在于“用建筑写历史”——每一栋建筑、每一处雕刻都对应着马氏家族的真实生活,以下是最具影视拍摄价值的五大场景:
作为马氏家族的“精神中心”,马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,是典型的浙东祠堂建筑:三进五开间,正厅悬挂着清乾隆年间“进士第”匾额(记录马氏子弟马天衢中进士的荣耀),梁枋上雕刻着“八仙过海”“麒麟送子”等吉祥图案,柱联写着“世泽绵千载,家声振万年”。祠堂前庭立着两对石狮子(清嘉庆年间雕造),台阶两侧是“功名碑”(刻着马氏家族历代科举及第者的姓名)。
✨影视适配:古装剧的“家族议事”(比如《知否》里盛家祠堂的族老会议)、“祭祖大典”(比如《大宅门》里白景琦率族人祭祖)、历史剧的“科举捷报”(比如男主角中进士后,族人在祠堂张贴喜报)。
马氏庄园的主体是三进连环庭院,由“前院-中院-后院”组成,每进庭院之间用“过厅”连接,形成“深不可测”的空间感。庭院地面用青石板铺成,两侧是厢房(用于家族子弟居住),廊柱上雕刻着梅兰竹菊(象征家族的文人气质),庭院角落种着罗汉松、桂花树(树龄超100年)。最巧妙的是“暗门”设计:部分厢房的墙面有可推拉的木板门,连通相邻的庭院——这是浙东望族“防贼”与“内部沟通”的智慧,却成了影视剧中“宅斗”的天然场景。
✨影视适配:古装宅斗剧的“偷听名场面”(比如女主角躲在暗门后,听到反派商量算计自己)、“庭院偶遇”(比如男主角在中院桂花树下,遇到偷跑出来的女主角)、悬疑剧的“密室线索”(比如侦探在暗门后找到家族秘闻的证据)。
马氏庄园的“灵魂”在雕刻——几乎所有建筑构件都有精美的木雕或砖雕:
木雕:厢房的隔扇门刻着“西厢记”“红楼梦”的戏曲场景(人物神态栩栩如生),床榻的围栏雕着“龙凤呈祥”(仅一张床的雕刻就耗时3年);
砖雕:照壁上的“松鹤延年”(用青砖分层雕刻,立体感强),门楼上的“双喜临门”(砖雕中间嵌着清代的铁皮门环)。
这些雕刻不是“装饰”,而是家族文化的载体:比如“西厢记”木雕对应马氏家族的“文人审美”,“龙凤呈祥”对应“家族对婚姻的重视”。
✨影视适配:古装剧的“细节特写”(比如女主角抚摸隔扇门的木雕,回忆小时候听嬷嬷讲戏曲的场景)、历史纪录片的“非遗展示”(比如镜头从木雕的“西厢记”推到马氏家族的藏书阁,展示“文人望族”的生活)。
庄园东侧有一条百米古弄堂,宽约2米,两侧是高达5米的马头墙(粉墙黛瓦,墙顶呈“阶梯状”)。弄堂地面用青石板铺成,由于常年日照不足,石板上长着青苔,墙面上留着民国时期的“标语”(比如“振兴中华”)。阳光从马头墙的缝隙间洒下来,形成“条状光影”,落在行走的人身上——这是“时间的镜头”,适合拍人物的“孤独感”或“回忆杀”。
✨影视适配:古装剧的“丫鬟偷跑”(比如小丫鬟抱着药罐,在弄堂里小跑,光影掠过她的脸)、民国剧的“家族落魄”(比如男主角从洋楼出来,沿着弄堂走到祠堂,身影被光影拉长)、文艺片的“岁月流逝”(比如老人拄着拐杖走在弄堂里,回忆年轻时的场景)。
庄园西北角有一栋民国时期的洋楼(建于1925年),是马氏家族子弟马宗汉(民国时期商人)扩建的——建筑主体是浙东民居的木构架,但屋顶用了西式的“四坡顶”,窗户是彩色玻璃(从上海采购),走廊有西式的圆柱。洋楼内部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家具:留声机、藤沙发、玻璃柜(里面摆着洋酒与瓷器),墙上挂着马宗汉与家人的老照片(黑白照片,穿着西装与旗袍)。
✨影视适配:民国剧的“家族转型”(比如《金粉世家》里金燕西家的洋楼)、近代剧的“商人客厅”(比如男主角与外商在洋楼客厅谈生意,留声机里放着《夜上海》)、谍战剧的“秘密接头”(比如女主角在洋楼的彩色玻璃窗前,向窗外的特工传递暗号)。
古装宅斗剧(《知否》《甄嬛传》类型):连环庭院的“心机空间”、祠堂的“权力舞台”,完美还原“深宅大院的斗争”;
民国家族剧(《大宅门》《金粉世家》类型):民国洋楼的“中西合璧”、弄堂的“岁月痕迹”,贴合“家族兴衰”的主题;
历史剧/纪录片(《大明风华》《中国民居》类型):祠堂的“进士第”匾额、木雕的“戏曲场景”,展示“浙东望族的文化传承”;
悬疑剧/谍战剧(《潜伏》《风声》类型):暗门、弄堂的“光影效果”,适合“秘密行动”的场景。
马氏庄园的“影视协同性”在于“家族场景”与“外部世界”的连接:
东塍镇马宅村:庄园周边是保存完整的古村落,有清代的古井、民国的店铺(比如“福兴号”杂货店),适合拍“家族与村民的互动”(比如《知否》里盛家仆人去村里买肉);
东塍镇岭根村(车程10分钟):浙东另一个望族古村,有“周氏宗祠”“民国小学”,适合拍“两大家族的联姻”(比如《红楼梦》里贾府与史府的往来);
临海江南长城(车程20分钟):明清长城,适合拍“家族子弟从军”的场景(比如男主角从庄园出发,去长城下的军营报到);
紫阳古街(车程25分钟):明清古街,适合拍“家族商人进货”的场景(比如马氏家族的伙计在古街买丝绸)。
具体位置: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马宅村(导航“临海马氏庄园”即可,村口有省级文保单位标识);
保护现状:浙江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(2017年公布),由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日常维护,保留了建筑的原生气息;
场地协调:需提前向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申请拍摄许可(台州市影视服务中心可协助对接);
后勤保障:庄园附近有村级文化礼堂(可作为临时化妆间、器材存放室),周边1公里内有餐馆(提供剧组餐食);
专业支持: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有专业人员,可协助解答“建筑历史”“雕刻含义”等问题,确保拍摄内容的严谨性。
马氏庄园作为“真实的望族民居”,曾被纪录片《浙东民居》(2021年,浙江卫视出品)拍摄,记录其建筑特色与家族历史;2023年,民国剧《风雨雕花楼》(网络剧)曾在此拍摄“家族祠堂议事”“洋楼谈生意”等场景。
台州市影视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,包括外景素材收集、场地协调和设备支持。我们诚邀剧组朋友莅临台州,服务中心将协助实地考察、许可申请和后勤保障,确保拍摄顺利。欢迎通过我们的自媒体平台或官方渠道联系,共同挖掘台州影视资源的无限潜力。
马氏庄园不是“虚构的影视景棚”,而是“活的家族历史博物馆”——它的每一块砖、每一根梁都对应着马氏家族的真实故事:明清的科举荣耀、民国的经商兴业、家族的悲欢离合。对于影视人来说,这里的“真实感”是最珍贵的:不需要“搭景”,因为建筑本身就是“历史的布景”;不需要“演”,因为每一处细节都在“说故事”。
无论是古装剧的“宅斗心机”、民国剧的“家族兴衰”,还是历史剧的“望族日常”,马氏庄园都能给镜头最“真实的回应”——因为它本身,就是“历史的剧本”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疑义请告知核实后删除。